你只能对现有产品和功能集进行的有限的改进。 在某些时候,你将不得不考虑哪些新功能对你的产品有意义,以及如何引入它们。 Facebook曾经发生过一件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在推出新闻订阅服务之时,早期且最忠诚的一批大学用户做出了反叛。 但是,如果Facebook没有拿出勇气直面这些用户并向他们展示新功能的价值,Facebook还能等到并享受这种全球性的增长吗? 在本章中,你将学习如何创建产品路线图,并用一个公式来预测你的努力应该安置的最佳位置。 但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不」是你的字典中最重要的词汇,同时也是自己说的最多的词。
增加新功能
新的功能扩大了产品的范围(scope),往往还会引起巨大的营销热点,得到一次版本提升,带来一些媒体报道。 大张旗鼓的宣布新功能发布往往会为产品吸引一批新的客户和用户使用。 一般来说,新功能是局外人(即非客户)所能听到的唯一改进。
新功能风险很重。 你必须有信心它们会被重视,因为它们就像孩子一样;无论何时,你都必须支持它们。
询问你的客户「你想要(日历/时间追踪器/甘特图)吗?」,他们会回答「是」。这是一种 「要么有要么无」的选项,他们为什么不呢? 他们不必在相互竞争的事项里作出权衡。 这就导致客户会他们想要某样东西,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真正想要。
询问你的客户「你是希望我们让产品做得更快,还是增加更多的有用功能?」,你会听到不同的答案。 所有人都认可速度。 因此,在规划新功能时,理解两者之间的折衷是很重要的。
你在哪里吃了苦头? 这里有关系吗?
如果你打算做新的功能,那么你需要将它们放在你的产品路线图上——也许你的产品看上去会跟示例有些类似。 路线图是由艰难的决策构成的。 你必须修改的bug会跟你必须完成的功能竞争,客户想要的功能会跟你所洞悉的他们的需求竞争。
如果你只专注于新功能,你就会做出有形无神的产品。 如果你只专注于修复改善,那就永远不会创新,因而变得无关紧要。 真的是艰难的决定。
当你专注于改进产品时,有一个值得问的问题:「我们在哪里吃了苦头,这里又有什么关系?」
为了改进产品,你会专注在那些对客户来说既重要又失望的部分。 这两者都是必须的,否则你就会落入无人关心的领域里苦苦挣扎,或者在已经足够好的领域里
过度服务。
Anthony Ullwick在他的热门文章《将客户反馈转化为创新》里提出了一种机会算法,该算法提供一种规划路线图的实用方法,兼顾了重要性与满意度。
机会在哪里?
Ullwick的简单机会算法清楚地识别了产品的缺点,通过让客户根据他们需要做的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满意程度进行排名。 机会则简单地表示为:
重要性+(重要性-满意度)
旁注: 括号中的元素以零结尾,过度服务一项工作并不会减少机会。
这个公式除了简单之外,另一个优秀特点是经常能够标注出尚未被注意到的机会。 通常来说,最大的机会往往在于产品经理认为「完整」、「无缺陷」、「足够好」的地方。 简单来说:相较于辅助任务上的重大改进,在重要任务上的
些许改进往往都会是更大的机会。
这就是二八原则可能会将产品经理引入歧途的原因。 20%的功能能够带来80%的价值,这一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这也意味着在最为重要的任务上,你只能为客户带来B级的体验。 马克 · 扎克伯格在谈到 Facebook 成立早期时就提出了这一点。
二八原则并不能一切适用。 总有一些东西是你一定要做到最好的。 你要在这些事情上比任何人走得更远,你还要建立质量标准,让你的产品成为市场上最好的东西。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 的 CEO)
制定路线图的优先级并没有正确的方法,但是错误的却有很多。 如果在现有产品领域里机会尚存,而你的路线图却因为贪图新功能而忽略了它们,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那种「全能型」的产品。
解决你产品的缺点,否则其他人就会代劳。
本文内容节选自Intercom Product Management,中文版由@larus编译,后续文章调整将发布在个人博客里。内容版权归Intercom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勿做商用。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