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突然收到了新生大学APP推送过来的提醒,这才意识到,为期一年的会员马上到期了。随手查询了一下,发现2016年7月11日是我正式成为新生大学会员的日子,我还记得那一天激动的心情,虽然现在我已经不怎么登录这个平台,但这里是我重生开始的原点,算一算日子,距离的我的三十岁生日也就不到20天的时间了,上学的时候时常会想,三十岁的自己会在哪里,想些什么。
不得不说,这一年的时间,我学习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和菜头曾经教导过我们,对抗虚无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写作,那今天我就把自己这一眨眼就过去了的一年中感触最深的五句话写下来,给自己一个交代。
付费就是捡便宜
先说说付费。第一笔,也是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上面提到的新生大学会员费,2777块大洋,当时心疼地无以复加。之后又在『得到』上陆续订阅了3个199元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精英日课》和《槽边往事》。后来买各类电子书和编程的纸质书也花了大几百块,在知乎和一块听听上参加各种Live课程,今年参加了区块链的几个学习圈,加入了007不写就出局的大集体。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购买了一个小众的VPN。粗略地计算一下,上上下下应该至少有5千多块钱了。
说完付费再说说捡便宜,除了这五句话外,捡到最大的便宜就是区块链了。第一就是我去年12月份买的比特币,已经帮我挣回了一年的各类学费。第二是刚刚参加了EOS的ICO,在谢神的指导下,最高点拿回了本金,剩下的利润,先放个十年再说吧。第三是我翻译的一篇面向小白讲解比特币的文章,投稿给了金马同学的小密圈,没想到,被征收为了系列课程的素材,意外地挣到了第一份外块收入,第一次尝到了一份时间卖多份是个什么滋味。
这一年的实际经验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付费的好处,它能让我更快更方便地获得想要的资源,现在是个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大家每天都在不停地刷着手里的手机,但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每个人手机里看的内容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人每天不停地刷微博,看热闹,有的人却徜徉在最新的第一手咨询中,付费就是最简单的过滤手段,不仅可以帮我过滤掉大部分无用的信息,更可以帮我找到关心同一个主题又靠谱的同伴。
不要用大脑思考,要用笔思考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曾经说过:“不要用大脑思考,要用笔思考。”
虽然学生时代的我一直成绩不错,但总是觉得自己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当我马上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才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写作。我的微信公众号在2015年就注册了,当时还叫做『程序员学炒股』呢,本来想用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让自己多学学理财,但东拼西凑了几篇炒股小白文章之后,就开始吃土了。
去年,加入了新生大学后,我又重新练习写作。开始的时候经常懊恼,自己总是词不达意,有了想法又找不到最合适的语言,但也能隐约地感觉到,写作的时候,自己的大脑是处于一种非常专注,全速运转的状态,明明头脑里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但把一个生动的想法或一个完整的逻辑写下来,说明白,总得下一番功夫。
后来慢慢体会到,写作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有的时候是一所呵成,头脑中的想法早就准备好了,早就等着你用手指将它们敲打出来,把早就成熟的思考幻化成一篇完美的文字。但大部分时候是另外一种场景,当你坐下来,准备开始的时候,大脑好像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想出了个题目,列了大纲后,又陷入思维停滞。但当你真的写上几句话,或两三段后,头脑中就会开始闪出越来越多的文字,越来越清晰的想法,体会到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太认同这句话。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年的实践告诉我,它是真的。
从6月份开始,一直有节奏的更新公众号文章,连续39天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的留言,并且有一半以上的留言被精选,就是我最大的实践。而这些实践都离不开一群可爱的007的战友。
007行动就是一个大家持续写作,互相监督的去中心化的组织。这里的同学信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写,一直一直写下去。我曾经以为自己好几次都放弃了坚持写作是自己太懒,但笑来老师的那句话真的不错:“你不是懒,是孤独。”一路上,我不再是孤身一人,当我轻装上阵,健步如飞的时候,我也不忘拉一下身边疲惫的战友,当我气喘吁吁,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能听到前面有同伴在呼唤着我。那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断地给我勇气和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告诉自己路还很远。
我在第一个月的活动中,有幸成为了18班的志愿者,也是第五小组的组长,在开班仪式当天,我去参加了单位的合唱比赛。在地铁上,我一边提醒大家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一边想到了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七年之约,我决不掉队!』。听上去,特别想是传销组织给人洗脑的话,但我就是要给自己洗脑,洗的干干净净的,既然选定了与大家一起前进,就决不掉队。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了群里的小伙伴。我相信,这个时代会给每个人至少一个机会,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不想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少说话、多做事
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想告诉别人一个我刚刚学到的知识或观点,并不一定那么顺利,或者说不太可能顺利,哪怕我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数据确凿,别人依然不买帐。在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我总是在总结自己是在哪里说的有问题,还是语气不对,还是时间不对。
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还不配说那话。
只有当我们真的做成了一些事,别人看到我们实实在在的成绩时,我们再说话时,哪怕声音再小,哪怕和现在说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效果也会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因为我们还没有开口,听的人已经准备相信了,已经从心里认同我要说的话了,不管我要说什么。所以一句话的语气,方式,是否准确,是否妥当,甚至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带有歧视的感悟色彩,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句话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
说一些漂亮话太轻松了,但做些漂亮事却总是不那么容易的。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就开始少说话,多做事,先做到再说,才是沟通的捷径。让我想起今天得到专栏里,笑来老师提到教育孩子的例子,我在留言中写了这样几段话: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的,但他们往往把劲使错了地方。言传不如身教,而最重要的那种持续学习的态度,大多数人早已经抛之脑后,不见踪影了。他们只想着,我这么绞尽脑汁地买了学区房,花了大价钱报了辅导班,怎么能输给别人呢?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殊不知,语言教育的作用实在是太微小了,以至于不如大家一起看看书,讨论一下对一些观点的认识。因为孩子能清楚地分辨什么是父母真正喜欢的事,如果你真正喜欢的是看电视,却告诉孩子读书才是最好的,那他虽然嘴上答应的痛快,终究是不能彻底相信,而没有彻底相信,就不真正去践行,而不去践行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最多是一个白色的谎言。
多鼓励、少抱怨
人们总是吝啬于给予鼓励,倾向于泼别人的冷水,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我们愿意把身边的人都拖拽在一起,但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慢慢进步,自己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的时候,内心就会他生出一种本能的防卫感和不安感。这种防卫和不安,就蒙蔽自己的双眼,而且是半蒙蔽,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却把好的一面完全遮住了。
如果要选出年度使用最多的微信表情,那我的手机里,一定是那个大拇指的表情当选。因为,在这一年里,我开始刻意地尽量多地鼓励身边的人,在我能辐射到的方圆里制造更多的正向反馈。但就算是这样简单的鼓励,也太过稀缺了。当我开始默默成长的时候,我能做到的就是去鼓励身边的所有人,然后用下面这句话不停地鼓励自己: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珍惜时间,学无止境。
除了要鼓励自己,还要戒掉抱怨。人想要改变就要先从自己的语言开始改变。《傅雷家书》的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屈服,是先从语言上开始屈服的。”认真对待自己常说的话,很重要,因为语言就是一个人思想的窗口,而且又能反过来塑造一个人的思想。就像《1984》里一样,控制人的语言,词汇,就能慢慢控制人们的思想。
那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自己的思想,最简单的就是从语言开始改变,不抱怨,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在提醒大脑,世界很美好。如果我们想丰富自己的思想,那再学习一门语言似乎也是个上好的选择,比如英语中有很多中文不能直译的单词,比如serendipity这个词,是指意外的惊喜。这么美好的概念,如果没有学习英语,那我们的脑海中将永远没有这个词汇,而没有这个概念,思考的过程自然就不会有这个通路。中文是美妙浪漫的,英文却是逻辑严谨的。
我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就是我的真实想法,那我从戒掉抱怨开始,修正自己的负面思维,就是一种逆向反馈的过程。
最后
其实,我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总结过去总是很简单,展望未来也没那么困难,现在才是上帝给的礼物,要记得珍惜。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a mystery.But today is a gift.That i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三十岁,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