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早报有篇报道,讲到未来的支付方式,就是智能化、无感化以及跨币种。
今天聊一聊这个无感化支付,就是那些刷掌或扫脸的支付方式,这种方式好像只有在中国比较盛行,去年去中国旅游时,本来还想试一试这刷脸或刷掌的支付方式,却发现好像暂时只有微信支付办得到,我们外国人要在中国手机支付,又好像被限在支付宝。
不过这无感支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推出,可能我也不会第一批就去使用,还是得观察一下利弊。毕竟我都惯了使用钱包、信用卡,真要除去钱包,也可以使用手机NFC信用卡达到无需携带钱包的功能。
当局不断地收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眼睛或手掌),一而再地帮他们试错又试错,日后会不会反扑还真要防一防。
方便的另一端就是隐私的牺牲了。在本地的话,我还是更关心跨币种的交易多些。
新加坡國慶越來越近了,整個七月沒公假,太期待八月到來了,組屋樓下漸漸多了許多國慶佈置,弄得蠻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