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故事,我们都懂,可人们批评的是那个人一直在那里等下去,再无心干别的事情了。倘若那个人偶尔去守株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有无奇迹再现,或者动一动脑筋,奇思妙想一番,就不会遭人诟病了。
人皆有侥幸的心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成功了呢?况且,人们都会抱着试一试的念头,都会把偶然性无限放大。比如,有人在水库的某个地方钓到了一条大鱼,其本人还有其他人都会来这个地方试一试运气的,尽管结果可能两手空空。人们对美好的东西总是念念不忘,总想着好事成双,总盼着辉煌再现。这种情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也曾有过这样典型的例子。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元帅在七亘村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在同一地区连续两次设伏的经典战例。我军守着七亘村这棵株,在那里等着日军这只兔子。按说,守株之人不可再存侥幸心理,可存有侥幸心理的却是这只兔子。
如果守株人动一动脑筋,不是干巴巴等在那里而是种上更多的株,有朝一日兔子来了,那撞上株的几率就会更高。即时没有兔子来撞,那满山的绿株岂不是一幅美景,况且,也能带来另一种收益。关键就是以何种心态,来看待守株待兔这个问题了。
STEEM/HIVE曾经的辉煌,就像那只撞株的兔子,我们宁愿守在这里,谁敢保证没有一丝“昔日重来”“美景再现”的诱惑?只是这兔子到底最后能不能来,谁也没有底。于是,我们就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沉默。
如果继续等下去,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更多的株,那就是继续写文章。只有这样,才会有收益,待到币值上涨这只兔子跑来时,我们才会有株让它撞,我们才会有币可交易。没有株,兔子来了它也撞不上;没有币,币值上涨也是无米之炊。
我们在守着HIVE这棵株,待着币值上涨这只兔,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写作中等待。即使等不到那一天,看着自己的一篇篇文章甚至著作等身,感觉写作水平的提升,工作能力的提高,不也是一种快乐吗?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上帝关上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只是,我们不是消极等待,兔子来了,我们多收了三五斗;兔子不来,我们照样耕耘,依旧笑看那云淡风轻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