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一个女孩在大学校园里被她的五个舍友孤立了整整四年。女孩想必来自穷苦的农村,凭自己的勤奋刻苦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每个月只有800元的生活费。好好学习,努力读书,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改变现状,这应该是这个女孩的梦想。
可进了大学校园才发现,大学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个样子。宿舍里其他五个女孩子的消费高得惊人,他们每周都要出去聚一次餐,可这个女孩在参加了第一次后,只能无奈退出了。她实在负担不起这样奢侈的吃吃喝喝,而且她也觉得毫无意义。每周聚一次,每次就算100元,每月就是400元,而她半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
随后她就被舍友孤立了,她只能去自习室、图书馆,周末找了份兼职,以赚取生活的费用,这样还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与那些舍友们见面。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实在是不忍,也闷闷不乐了好久。我们不能认为那五个舍友有错,人家吃吃喝喝与你何干?他们家境富裕,没有经历过磨难和窘境,又怎能体会到穷人的那份困境和艰难?
就如同有一个人在喝着一瓶矿泉水,想着把那空瓶子如何在空中划出一个优美的曲线来。他又怎能注意到,附近呆呆看着他的那位老人或者孩子,正想着拿这空瓶子可以去换几分钱来。
不在一个层次,又如何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女孩的那五个舍友,如果继续保持平静的生活,安心读书,他们一定成为好的朋友。可那五个舍友无形中在放大自己的优势,让那个穷人家的孩子相形见绌,感受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她惶恐不安。除了逃避,她还能做些什么呢?
女儿中学时有个同学,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有点傲气。学习成绩中等或者以下的孩子,大多是不愿意经常考试的,因为成绩不理想,无非是让自己再一次难堪。可女儿的这个同学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大书特书:怎么还不考试啊?同学愕然,越发疏远她了。盼着考试,成绩好了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还能引来羡慕或者嫉妒的眼神。不是又有一次露脸的机会吗?
学习差者,惴惴不安,害怕考试:学习好者,翘首期盼,热衷考试。学习好者永远都不理解学习差者的心情。
使我想起了那位好老师,她与班上那位自卑的女孩子有个约定。当女孩子真正会答老师的某个提问时,她就举右手;当她不会时,就举左手。这样,女孩子就不用再顾忌同学们的眼神,也不用害怕被老师叫起来而答不上来。
女孩有点自卑,经常不举手会遭受同学们的嘲笑,可若不会答而举手,一旦被老师叫起来不是更尴尬?那位善解人意、尽职尽责的老师与她谈心,才有了那个约定。
我感激那位女老师,她的认真、善良、慈爱挽救了多少孤独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设身处地,能够为别人着想就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