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市是馬來西亞西海岸中部,霹靂州的首府。距離吉隆坡都市以北兩百公里左右。十九世紀末開阜,於1988年正式獲得市政廳資格,續吉隆坡、檳城喬治市後第三個全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好了,今天不是旅遊貼。是給大家介紹一哈這個可愛的天主堂。聖米高天主堂成立於1890年左右,即開阜不久即成立了當地天主教,由法國傳教士以馬爾巴利隆在這裡建立了一木板建築物,成立了當時的聖米高教堂。
後來,於1893年至1896年期間,由接班神父皮耶珀禮宗著手籌款,由華裔基督教建築承包商梁亞宗,花費一萬四千個大洋承建了這一座一百二十年歷史的宏偉壯觀的聖堂。
由於當時的怡保還是個簡單的錫礦鎮,當時的設施非常有限。聖堂的地段還是個沼澤泥濘的郊區,教會的聖工也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如此,宗教是不分職業貴賤的,聖堂的動力就是信、望、愛,將福音傳給所有人。當時的殖民主義苛刻,不少傳教士也面對種種挑戰,地方缺人而調派其他區域,無法正常管理教堂事工。
短短四年裡面換了4位神父,號稱凳子都還沒熱就被調去其他地方救火。不過接下來這一位大佬就不同了,可以說是本聖堂的一個奇蹟人物。高彬神父出任第七任神父後,立馬在教堂範圍種植了兩百棵橡膠樹,完全扭轉了守株待兔的等待宗教捐獻活命的局限。
高彬神父雖然身體衰弱,但是非常有見地。當時還有其他神父協助他,買下了牛車、馬車和人力車,以方便當時面對的交通問題,可以想像福音車開寶馬來接送的畫面哈。
接下來還有很多各個不同傳教士神父來到聖米高天主堂接任,並且創下當時一時無兩的神蹟奇事。1929年續高彬神父的23年長久服務後,法國傳教士撒花富革這一名活力神父更帶動了20世紀的20年代和三十年代分別兩隻歌詠隊。富革神父也創下了第一次在本地聖招了陳彼得神父,於1936年晉升為神父。而富革神父則於下一年1937年因心臟病發作回天國。
然後不得不說的還有這一名,個人覺得非常崇拜的焦耳保羅凡侉神父。他在本聖堂執任神父17年期間為華教付出了心血,成立了不少中文學校。你們博主拉叔也在其中一家三德國民學校畢業。焦耳神父的付出,讓不少華裔弟子得以繼續傳承華文教育,培育下一代中華弟子。
以上歷史均來自不同網絡資料。拉叔本人肯定沒有經歷過,除了80、90年代進入了這一所三德學校。除了以上幾位神父,期間當然還有不少心酸歷史,比如二戰。我們今天就分享到此為止。下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