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刷到了一个知识博主的视频,我才意识到我们确实常常陷入这样的循环:将所剩不多的精力投入于他人的生活轨迹,痴迷于网络上别人的故事,而在面对自己的日子却滋生各种无力感。那些被误认为“休息”的刷手机、追热点,实则是在持续内耗——太多的注意力被虚幻的信息流牵着走,对自身生命的感知却越来越迟钝。
过来者的视角,问题从不会因逃避而消失,那些试图躲开的困境、不愿面对的问题,终究会以更直接的方式到来——“生活对我们虽远必诛”。很多时候感觉到的痛,是因为被单一的认知模式困住:过度追求结果,把“达成目标”当作唯一价值标准,于是在过程中稍有偏差便陷入迷茫;被主流价值观里的“应该”裹挟——“应该达成目标”“应该高情商”“应该迎合别人的期待”,渐渐把自己活成了工具,却忘了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多出去走走,多亲近自然;多亲近人群,多和真实的人交谈,感知生活本来的样子。把关注点拉回自身,或许只是专心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只是慢悠悠的逛逛超市和菜市场,去接纳努力后可能不完美的结果——这些具体的、一步一个脚印真实存在的经历,远比一个冰冷的“结果”更值得珍视,虽然很早就知道的道理,仍旧需要不断自我提醒。
不赞成刻意叛逆,只想守住内心的清醒;身处世俗的规则里,不被裹挟已经很了不起了。坚守自己的底线,执着自己的热爱,在“别人怎么看”和“我要怎么活”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真理——不是因为做成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独一无二地活着,感受着,思考着,经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