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提到带我婆婆一起去练瑜伽,那时是她第一次尝试,并且先交了一小笔费用可以体验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她去练得非常频繁,主要原因是“交了钱,不想浪费”。
点哥得知她这个观点时,强烈建议婆婆不要站在钱的角度考虑去不去练瑜伽,但在我看来,对于一个五十年来从未花钱参与运动锻炼的中年人来说,想改变观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倒是觉得初期无论是怎样的动力在驱动婆婆上课,都是好的。
当婆婆把这一周体验课上了之后,她有些犹豫,因为陈旧的消费观念让她觉得一年花近两千元练瑜伽不适用于自己。
也许是点哥不断地做思想工作,也许是婆婆有位练了近十年瑜伽的闺蜜在鼓励她,最后她竟然真的交了一年的课程费。其实这家瑜伽馆性价比很高,一千八百元就能在一年内想上多少节课就上多少节课。
有的学员几乎每天都去,就算一年去两百次,平均一次才九块钱。更何况,运动锻炼的受益可不是这么衡量的,据我了解,但凡是长期坚持练瑜伽的人,都有所变化,难道不值得花这笔钱么。
当然,想要实现身体的变化,与你交多少钱无关,它只是你获得机会的钥匙。
到今天为止,婆婆已经去上了快十节课了,我其实很惊讶她能坚持地这么好。因为在此之前,她频繁地退缩,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自己韧带不好,自己力量太弱了,动作做得不标准。可是她同时也明白,新手都是这样,只是不想突破自己而已。
令我佩服的是,自从上了第一节课,婆婆几乎有空就去练瑜伽,除非当天学的内容太复杂,她就会休息一天。好在瑜伽这种运动项目,是可以天天练的,不像点哥撸铁还必须每周必须安排休息日。
婆婆只是练了一段时间,可能体态上没有变化,但我们都感觉她喜欢上瑜伽了,而且再也不给自己找借口。所以我真心觉得,运动是极好的突破自我的方式,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圈。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吃美食喝饮料可以产生多巴胺,但往往是短暂且带有副作用。运动健身却可以产生内啡肽,它带给人的愉悦更持久,而且只要方法正确几乎没有副作用,要不然谁愿意费劲的运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