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职是干土木的搞设计的。最近刷到一则消息,就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对建筑师负责制立法了。
虽然设计负责制喊了很多年。但是上海的“若干规定”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建筑师负责制的地方法规,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行。
上海应该是作为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试点,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已经上升到立法的高度了,对设计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建筑师作为设计人员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了,用一句玩笑话来说,拿着如卖白菜的辛苦工资钱,现在要担百亿的责任,最后其实都是富了开发商。
责任越大是不是应该利益就越大,话语权越大...责任收益和权力应该是相匹配的,但是现实的问题还是很多。
在当前建筑行业低迷情况下,都在“降本增效”,能找外包的就不找正规的设计院,能找8000元的私活队伍就不找10000元的正规设计公司,反正就是在设计环节为了2000元使劲的省,而干的确实千万上亿的工程。
还真不要觉得我举例过于极端,亲身经历。我自己偶尔干私活,设计私活市场已经卷上天,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劣币驱逐良币”。
成都龙泉驿废旧水塔拆除事故就是现实的案例,但凡有点力学结构常识的设计师在前期设计介入,施工方案把关,过程中监督也不大会冒如此“风险”。
设计师在工程项目中,如今也是话语权最小的,分配比例最小的,拿的最少的收入但其实最胆小的一帮人。
现在“立法”了,更加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和专业了。某种角度去看,设计责任立法,强调责任落实到个体上了,有具体的人要去担责,而不是团队,不是公司。也意味着,AI取代不了设计师了,因为AI它背不了锅。
当然,我更加期望这个立法,意味着设计费要涨,设计师的地位要涨,不然千万上亿的责任,谁傻逼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