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周又去了趟施工的工地。马上要下一周的雨,趁着雨还没来,我安排了一趟工地之行。去看看之前设计的桥梁施工情况。
这次过去,进度又往前了一部,桥梁已经拆除了下部摸板支架,开始施工桥面的附属结构了。
设计的是一个景观拱桥,在一个公园里。拱桥的线型更加美观。拆了支架后的拱桥,开始显露它的弧线美观。询问了一些施工的过程情况,还算顺利,离竣工似乎指日可待了,我也感到轻松许多。
由于这个项目跟施工的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也比较熟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一座拱桥施工项目,也算是没有什么经验。对我来说,类似结构也是经验不太多。但是搞工程的人,其实都培养了一种能力,工程思维的能力。
工程思维能力的核心,在于把项目任务逐步拆解。设计也好,施工也罢,其实都是类似的逻辑。
一个工程看起来很大,很繁琐。把目标任务拆解到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一个个具体的部分,然后在逐个落实,也就自然能迎刃而解。比如,我们会把桥梁按部位分解为总体,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附属结构。然后,各部分落实到具体的人,共同协作完成。
说道一些能力,我最近也发现。参与这些HIVE或者Liketu的“项目”,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在一开始要尝试“跑通路径”,或者说“跑通模型”,模型路径跑通,闭环了。后面剩下的就是操作重复。
HIVE平台涉及到很多加密的知识,相比传统社交平台来说,入门的门槛是很高的。对于新鲜事物,不要有畏难情绪,保持开放学习心态,在一开始可以慢慢尝试研究跑通操作路径。
比如@celeste在推广Liketu时,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做了一个入门文档。相当于花一次时间跑通模型,剩下的就是不断“复制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