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提到过襄阳守将吕文德。小说中,吕文德是个安抚使,郭靖、黄蓉将蒙古军队将要进攻襄阳的消息报告给吕文德,并且协助吕文德镇守襄阳多年。
当然,小说为了突出郭靖、黄蓉的爱国形象,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将他们两个虚拟人物写成了保卫襄阳的主心骨,吕文德成了他们的副手,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看过这两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吕文德是个胆小如鼠、守土无方的蠢材。历史果真如此吗?
翻看史书,我们就知道,金庸如此描写吕文德,完全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吕文德是一个长期战斗在抗蒙第一线的名将。蒙古与南宋之间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十年的战争,而吕文德自打从军开始,直到去世,一直都在与蒙古人作战,他本人与蒙古军队就作战长达三十余年。
1237年,刚消灭金国不久的蒙古军队进攻安丰,吕文德以池州都统制的身份带兵支援,把蒙古人打退。1238年,吕文德率领部队多次伏击蒙古军。其后多年,吕文德一直辗转各地,担任武将职务。1243年,吕文德居然胆大包天,率领一支三千人的突击部队进攻蒙古人占领的汴梁城,敲山震虎之后全身而退。
此后,吕文德的战绩还包括:1244年,增援寿春,赶走围攻的蒙古军;1245年,稳守濠州,伺机收复五河口;1248年,增援泗州,赶走围攻的蒙古军;1249年,率军击退入侵淮西的蒙古军。1259年,蒙哥率军攻打合州钓鱼城,吕文德身先士卒率军入川,救援合州城,间接为钓鱼城大捷立下大功。在襄阳战役之前,吕文德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跟蒙古军队作战有丰富的经验,从战绩可以看出,吕文德肯定不是一个庸才。
1263年,蒙古大军开始向襄阳地区集结,吕文德、吕文焕兄弟负责防守,吕文德为主将。这一战旷日持久。蒙古军原指望能速战速决,后来发现吕文德防守有方,强攻无法得手,于是想要通过围城迫使吕文德投降,可是襄阳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时间军队给养不成问题,所以打着打着就成了持久战。
既然一时拿不下襄阳,蒙古军队干脆改为围城打援。南宋派来解围的部队被蒙古军一一消灭在外围,吕文德的军队始终无法跟援军取得联系。战事持续到第六年,吕文德病逝。这就是吕文德的一生,与蒙古军搏斗了三十多年,屡建奇功。
但是到了金庸笔下,吕文德却是这个样子的。一听说蒙古大军要来进攻,吕文德“登时吓得身子酥了半边,半晌说不出话来”,“打定主意连夜弃城南逃了”;蒙古军队用平民百姓打先锋,吕文德不分青红皂白让士兵朝老百姓放箭;敌军势大,“安抚使吕文德瞧着这等声势,眼见守御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请求郭靖下令出城逃跑;襄阳决战打响,“安抚使吕文德不敢临城,全身铁甲披挂,却带同两名心爱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发抖,颠三倒四”念着咒语,“两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边的白沫。”
分明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爱国将领,金庸却非把他写成一个碰到蒙古军只知道逃跑,大敌当前只知道抱小妾求安慰的懦弱之辈,完全是一种颠覆。吕文德并非是圣贤,他也有缺点,比如他投靠奸相贾似道,比如他排挤同僚,还有贪污受贿的行为。但是在对抗蒙古军的战场上,吕文德却从来没有当过一回怂货。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襄阳战役上,金庸老先生非要将吕文德抹黑成那个德行,合适吗?